“五自由一便利”铸就开放发展硬实力,2015年4月27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被赋予了先行先试、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重任。自此,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踏上了构建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五自由一便利”开放体系的征程申宝策略,以制度创新为强劲引擎,驱动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全国复制推广104项,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量突破1.1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由712亿元升至2024年的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381.57亿美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由挂牌前的11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2亿元,实现超六倍增长,成为中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贸易自由:夯实开放基石,提升贸易能级
多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双管齐下,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货物贸易方面,全面实施海关总署支持前海的18条措施,深港“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常态化运行。进出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全球中心仓、MCC前海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持续深化。2024年,海关总署绩效评估结果中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上升为A类,全省排名第一。2015年—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飙升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2024年,跨境电商集聚区成绩斐然,引进拼多多TEMU总部、亚马逊全球开店等平台企业,实现进出口1210.30亿元,总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同比增长104%。
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样成果丰硕。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积极与港澳规则衔接,试行建筑师负责制。联合推广的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助力首家香港医院通过认证。国际贸易门户枢纽功能日益增强,“深圳·前海e站通”汇聚180家出海服务商,一站式提供60项服务事项。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交易额屡创新高,2024年,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交易额达1047.1亿元,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交易额为905.01亿元,同比增长64.6%。
“从我们的办公室步行几分钟,就能走到合作伙伴TEMU的办公室商谈业务,跨境企业聚集在前海,让我们的各项业务成本降低、周期缩短,非常方便高效。”95后的诚天国际董事长冯凌炬将创业第一站选在前海,他表示前海的区位优势和创新政策,帮助公司业务迅速拓展至全球市场。
投资自由:简流程护权益申宝策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不断简化企业登记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2019年,企业登记“秒批”率先试点,内资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审批时限从一天压缩至几十秒内。“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让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港”“足不出澳”即可办理深圳商事登记。
投资保障服务也不断升级。2020年,全国首部自贸片区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发布,2023年进一步完善。同年,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出台。截至目前,前海总体营商环境接近新加坡、中国香港,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等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资金自由:强化金融开放,激发经济动能
前海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功能,“金融支持前海30条”已落地九成,形成“境外不落地购汇”等14项全国“首创”“首批”成果。
跨境金融创新成果显著,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等“六个跨境”金融创新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海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收支累计超8500亿元,其中与香港跨境收支占近八成。深港国际金融城吸引了汇丰、瑞银、法国安盛等436家金融机构入驻,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港资控股证券公司等纷纷落地。
运输自由:创新航运制度申宝策略,增强枢纽功能
2017年,“中国前海”和“中国深圳”船籍港获批设立,2023年,船舶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落地实施。“简化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海事审批手续制度创新”“创新码头口岸中转便捷通关模式”两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圳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筹)挂牌后,有效推进海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湾区组合港”累计开通36条线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海员外派机构落户,中国首艘五星旗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开通跨境邮轮航线,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人员从业自由:打破执业壁垒,汇聚全球人才
前海积极推动深港人员从业便利化,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无须参加内地职业资格考试,可直接或备案(登记)后在前海执业。截至2025年4月,共有1066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
为吸引全球人才,前海实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建设前海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人服务“三窗合一”。全国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经前海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办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全省首位经积分评定的外籍技术人才、首位博士华人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案例均落地前海。
深圳郑郑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蔡仲豪是一名香港执业会计师,得益于深港职业资格互认证,2022年他加入了深圳首家深港联合税务师事务所,扎根前海发展。他表示自己每周都会往返深港两地,得益于政策支持和通勤便利,目前所内约五分之一是港籍员工。他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深港两地的人才流动情况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信息快捷联通:创新数据管理,拥抱数字时代
前海创新数据管理机制,开展数据经纪人试点,落地首个数据经纪人创新中心。上线的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入选工信部优秀案例和国家发改委推广经验。
在通信服务方面,发布“前海卡2024”,推进粤港澳通信服务一体化。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算力规模超10000P。电信领域开放不断扩大,西门子数字科技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获批建设的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截至目前实时接入用户257家,峰值流量2.51Tbps,业务量跻身全球交换中心五十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通过叠加深港合作区的功能,通过人、财、物、数、车5个要素的集结和联动,已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相信前海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前海力量”。
十项数据见证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2024年进出口占广东自贸试验区72%、占全省将近6%,实际利用外资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1%、占全省12%;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比近八成,发放贷款862.7亿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由2015年的994万标准箱增长到2024年的1598.9万标准箱,累计达1.17亿标准箱;上线全国首个内地香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助力在港小微企业成功批核贷款超过1亿港币。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其中全国复制推广104项,2022年—2024年,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国最多,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连续3年超千亿元,稳居全球前列;港资企业数8048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深圳·前海e站通”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4万家,与32个海外合作园区运营商建立合作。
此外申宝策略,大力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全国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内地工作免办就业证政策、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落地全省首位积分评定外籍技术人才和首位外籍华人博士在华永久居留,通过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办理“五星卡”数量居广东省自贸区第一。
弘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